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研讨 > 理论探讨

    从新任人大代表履职培训说开去
    * 发表时间 : 2017-02-08 10:08:08 * 浏览 :

    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完成后,大量的“新人”担任人大代表。让这些新代表尽快进入角色,帮助代表掌握履职知识和能力,为出席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履行好“为民代言”重任打下良好基础,是当前县乡人大常委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日前,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安排新一届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培训活动,利用2个星期的时间,对新一届市镇两级人大代表轮流进行履职培训。启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编写了代表培训教材,到各个乡镇(街道、园区)举办市镇人大代表履职知识培训班,并向每位代表发放《怎样当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知识读本》等书籍。培训活动贴近代表需求,加强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代表履职培训,重在提升代表履职的“责任感”。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代表认为当选代表是“一种荣誉,视作是对自己所做出成绩的奖励,“激动有余,责任感不强;超过四成代表对代表职务的性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大代表”作为一种职务来看待,缺乏为人民群众说话的愿望和热情;只有不到一半的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会主动联系选民,帮助选民反映和解决问题。人大代表担负着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大职责。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强化代表的“权力授受”意识,强化“受命于法,听命于民”的“天职”意识,摒弃那种认为代表就是举举手、听听会、没有实际职责的错误认识,摒弃那种占着位置不履职担当“充数代表”的行为倾向。启东市人大组织开展的初任培训,着重讲授人大代表的地位和职责、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的履职监督和考核等方面要求,3位留任代表进行了书面履职经验介绍,使代表们认识到,人民选我当代表,就要“为生民立命”,敢于为民执言为民办事;人大代表是权力机关的权力主体,不是“人微言轻”,而是大有作为。

    履职培训,重在建立代表培训长效机制。人大代表的履职素质,一方面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人参加人大组织,另一方面是参加人大组织以后的锻炼和提高。前者是前提,是基础,后者是关键。一直以来,代表培训工作存在重视不够、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随意性大、时间量少、经常性不够的弊端,要按照现代教育科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激励、培训需求评价、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效果评估等在内的人大代表培训长效机制,推进教育培训的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注重分级分类培训,开展个案指导或专题培训,因材施教。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设网络课程和专题讲座,建立网上履职交流平台,提高代表学习培训的效率。要在人大代表中营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唤起和激发人大代表的学习欲望和培训积极性。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代表参加听取汇报、调研、视察、工作评议、执法检查、走访选民和选举单位等活动,推进代表积极投身人大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去运用、检验和丰富发展所学的理论。

    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方面,对人大工作不了解,履职意识和动力不强,审议报告、提出议案和建议的知识和能力缺乏,而这些履职意识和能力的获得和提升,都不是偶然的、自发的和盲目的,必须遵循人才学的规律,通过持续、系统、有效的教育培训才能实现。启东市人大开展的初任培训,提升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增加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应知应会”知识,但这只是开了个头,之后的“培训之路”还很长。代表履职培训只有弛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切实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和能力,以真正担当起“为民行权”的神圣使命。

     

    ———————————————————————-----

    作者: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国红